固收专题报告:2024年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“成绩单”
经济面:整体向好,区域分化。各省GDP规模仍呈现区域异质性,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实力依然强势。21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,包括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甘肃、重庆、辽宁等省份。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%,21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水平,包括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经济大省,甘肃、西藏、重庆等中西部省份以及东三省之一的辽宁。黑龙江、广西、广东等9个省份GDP增速在全国水平之下,山西增速为2.3%,青海增速为2.7%,黑龙江增速在3.2%。
除山东、河南、海南、广东外,其余省份均为“二产下,三产上”。具体来看,江苏、广东的二产增加值保持5万亿以上,内蒙古、山西与江苏二产占比排名前三。对比2023年,除山东、河南、海南、广东外,其余省份均呈现“二产占比下降,三产占比提升”的特点,且山西、陕西等省份该特点更为明显。云南固投增速为负,甘肃、浙江等省份近五年固投增速呈下行趋势。广西、广东、云南3个省份固投增速小于0,同时甘肃、浙江、重庆、广东、新疆、四川近5年增速呈现下行的趋势。
财政面:多数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,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分化。2024年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,702亿元,同比增长1.3%;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,090亿元,同比下降12.2%。除海南、广东、青海以外,其余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。广东、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,000亿元;浙江、上海处于8,000-9,000亿元;处在3,000-5,000亿元的共有10个,包括河南、河北、安徽等;辽宁、重庆等处于1,000-3,000亿元。从增速来看,西藏、吉林等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高,超过10%,其中西藏达到17.1%;海南、广东、青海增速为负,其中海南由于税收收入增长乏力,税收收入下降1.0%;广东受国内需求不足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、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、价格指数下行等因素影响,税收收入下降4.2%;青海主要受到税收收入下降6.9%的影响。
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等沿海大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体量依然处于前列。具体而言,江苏以8,097亿位于首位,浙江以6,169亿元紧随其后;山东、四川、广东、上海在3,000-5,000亿元之间;湖南、贵州等11个省份在1,500-3,000亿元之间;云南、广西等14个省份低于1,000亿元。江苏、广东、浙江和湖南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明显。2024年,仅9个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正增长,包括天津、云南、黑龙江等;黑龙江和云南土地出让收入分别增长17.4%和15.5%,支撑整体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。江苏、广东、浙江和湖南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较为明显,降幅超过20%。
债务面: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,5个重点省份广义债务率下行。2020-2024年,基本所有省份地方政府债务均呈增长趋势。各省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,2020-2024年9月末,江苏、山东等城投有息债务呈增长趋势;部分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则呈下降趋势,包括重点省份云南等。
重点省市:化债初显成效,多数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增速放缓或下行。其中,天津非标、高息隐债全部出清;内蒙古8个旗县隐性债务清零,1个盟市本级和10个旗县有望退出高风险等级;辽宁城投有息债务规模收缩,压降比例居全国前列;吉林债务增速放缓,隐债压降80%;广西城投有息债务增速为负,隐债压降70%;重庆城投有息债务增速转负;贵州有序化债,城投有息债务增速放缓;云南城投有息债务继续下降,昆明固投增速为负;甘肃城投有息债务增速继续下降。
风险提示:部分数据存在缺失,可能无法准确各省/各地市对比情况;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的风险;因为城投年报尚未披露,城投有息债务采用24年9月末/6月末/3月末数据代替,可能存在因城投财务数据缺失而导致分析不准确的风险